媒体琼台

【中国教育报】以家国情怀引领美术教育“大课堂”

来源:宣传统战部  时间:2022-04-27  浏览:

作者:林琛 符祥康 刘小莉

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美术教育如何扎根中国大地、扎根时代生活,引导青年学生在生活的现场、现实的深处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追求美,从而更加深刻体悟中华美育精神的丰富内涵并转化为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自觉行动?这是高校美术教育界最需要着力思考的问题。

用家国情怀培根铸魂

回顾中华美育发展历程,可以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家国情怀是中华美育精神的核心。我们在艾青“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自问中感受这份情怀之厚,在罗中立《父亲》的皱纹中感受悲苦和坚韧,在董希文《开国大典》中感受“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的豪迈与喜悦。千百年来,中华美育始终与现实、时代及国家民族的命运同频共振,其蕴含的家国情怀精神内核、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就了中华美育精神独特的育人价值和风骨品格。

在全球化语境和多元化艺术格局中,高校美术教育一方面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育人全过程,与社会共生互动,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跨界交融,充分挖掘丰富的美育资源;另一方面,也要坚决抵制艺术表象化、庸俗化的冲击。在一些美术创作中,常冠以“当代”之名或戴“先锋”之帽,行庸俗、低俗、媚俗之实。高校美术教育一旦卸下应有的价值取向和使命担当,必然会消解其情系家国、心系人民的强大生命力和感召力,进而阻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高校美术教育,既承载着提升学生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等重任,更需要以主动担当的精神,坚持用家国情怀来涵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扎根中国大地汲取思想养分和实践智慧,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为人民发声、为大国铸像、为时代明德,彰显美育在培养时代新人中的重要作用。

在“大课堂”中立德树人

育人意识不充分、育人视域相对窄化,缺少根植现实生活、培育家国情怀的场景和载体,学生扎根社会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学习动力不强,对当代社会生活进行全景式感知和显微式剖析不深,是高校美术教育面临的普遍问题。高校需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导向,以多场域交替影响、多渠道共同作用、多主体共同参与为重点构建美术教育“大课堂”,着力破解瓶颈问题,提升育人质量和效果。

有序延展教育时空。要坚持以家国情怀为引领,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贯穿教育全过程,并有机融入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社会大课堂,通过层层递进、螺旋式交互,把美术教育课堂从知识场拓展成生活场和生命场,把学习过程变成师生教学相长、互促互进的共同体,把学习场域从校园拓展到更广阔的社区、乡村、社会之中,把教育目标从知识能力提升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上,显隐结合、多点发力,进而实现全方位育人的“大图景”。

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学习的最大苦恼,是看不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得不到应有的回报。”“看不到学习成果而厌学”的现象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尤为突出。因此,需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项目为驱动,以“产出”为导向,以展促学、以赛促训,以学习作品为固着点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建构知识、启迪思维、提升智慧、涵养家国情怀,激发学习的内生动力。

夯实机制和资源支撑。美术教育“大课堂”是以育人和协同为核心建构的育人场域,需要多元协同的育人机制提供保障。美育要从凝聚“以美育人、美美与共”强大合力出发,找到利益契合点,建立共建共享的资源利用机制,最大限度推动政府、家庭、学校、社会、行业的区域大合作。

20年求索打造实践范例

师范院校作为以教师教育、艺术教育见长的高校,承担着为美育赋能、聚力、开源的重要使命。大阳城娱乐 |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中小学教育师资培养的主阵地。美术教育是大阳城娱乐 |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优势特色专业,经过20年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以“家国情怀”引领的美术教育“大课堂”教育模式。

第一课堂注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着力课程思政化、训练常态化、作业主题化,将家国情怀、红色教育、人文素养等有效融入专业建设、教学大纲和课堂教学。如,学生在“三笔一画、每课一展”等常态化训练扎实基本功的基础上,以“英雄在我们心中”为主题,为琼崖革命人物画像,在创作过程中感悟英雄情怀。

第二课堂坚持师生双主体、教学两平衡,着力作品系列化、展赛一体化、项目品牌化,以展促学、以赛促训,通过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强化学生的自主创作能力,通过基于项目式的学习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习自主性。

延展课堂坚持教学相长、师生互促,是第一、第二课堂的延伸和拓展,在校政联合、校行合作、校企互助、校校联动的合力支撑下,着力课堂空间延展、时间延展、价值延展,把教学搬到人民生产生活的社会大现场中,将课堂实践成效转化为学生真切的社会感知与服务乡土重建的具体行动。师生共同参与的赋能乡村美育的“椰苗美育行动计划”,898艺术村、保良村的改造提升项目,三沙市、保亭县等美育支教项目,海南“非遗”师资培训项目等,既实现了以美育美、美美与共,促进家国情怀入脑入心入行,又取得了双向塑造、相互成就的良好效果。

学院坚持将家国情怀作为主线贯穿三个课堂的全过程和各环节,所建构的“价值引领、观念传导、育人聚力、实践提升、服务赋能”一体化美术教育大课堂,对高校美术教育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育人导向,有效解决传统课堂不能满足学生关于活化的情感体验、内生动力不足和自我实现载体单一等共性问题,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美术人才提供了实践范例。

(作者单位系海南省大阳城娱乐 |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教育报》2022年04月26日第9版